體制內,體制外,跳脫體制,要選擇哪一個?
- April Zhang
- 2023年2月14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2023年11月27日
整個社會是體制建構出來的,無論是教育體制,醫療體制,司法體制,公司體制,宗教體制等等。體制,乃是在規範人們,讓人們有個規則可循,照這些規則走,是被認同許可的。遵循體制,和大家做一樣的事情,走同一個方向,是安全的,不會出錯。
體制又是誰建構的?答案是集體意識。然而,目前地球的集體意識能量還是恐懼主導,透過恐懼來操控。於是,這些體制也建立在恐懼基礎上。
譬如:
興趣不能當飯吃。要找個穩定的工作。要考好成績才能進好大學,畢業才能找到好工作。要結婚生子買房買車。要養兒防老。要青春美麗苗條才能吸引男人。要穿得體面,別人才看得起。不能輸在起跑點上,要有競爭力。要有禮貌,貼心,替別人著想才會討人喜歡。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要買保險....
舉不完的例子。
我們感到害怕,怕不照著體制走就會跟不上,被淘汰,被排擠,不被喜歡,不被認同,就是人生失敗者。
然而,有多少人照著體制走是人生勝利者?有多少人照著體制走是快樂的?
體制,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的限制,框架,制約,讓我們無法伸展自己,發揮潛能。體制,不在乎個人的特質以及獨特性,體制,希望透過同樣的模板來雕塑每個人,如同工廠同一個模子製造出來的一模一樣的產品。
大家可以看一下圖片。圖片中的體制是方形的門,代表中規中矩,沒有彈性,狹隘,限制,框架。
左邊方形人說: 你們必須要改變自己來適應體制。
這是目前所有體制會說的話,期待我們改變自己來適應體制,無法適應的就是有問題,要去看心理醫生,早療醫師。無法適應要想辦法適應,不然就會被排擠淘汰。
體制會告訴你: 不。適。應。就。是。有。問。題。
我們誤以為是我們的問題,我們有病,所以才無法適應。
右邊圓形人說: 不如你們改變體制系統,讓我們所有人都能夠適應?
這些是已經意識到舊有的體制系統不夠有彈性,不夠多元,所以期望體制能夠更多元化,讓更多人能夠適應。也是因為這些人,體制開始改革,實驗學校的誕生,新型工作型態的出現,另類醫學的發展。也可稱為體制外。
然而,這樣的改變是緩慢的,因為,人們還是有恐懼在。這樣改革的體制(體制外)還是有恐懼,限制,框架,制約在,只是比傳統的體制(體制內)少很多,還是受限於體制。
要在體制下生存,就得遵守體制的遊戲規則。
目前大家認為只有這兩種選擇,不是體制內就是體制外,二選一。然而,真的是如此嗎?難道沒有第三個選擇出現嗎?
我們再次回到圖片上,體制那個方形框架窄門外面是甚麼?空曠的!
沒錯,如果我們不選擇體制內或是體制外,那麼我們繞過體制走,會發現,是非常的空曠,沒有限制,沒有框架,沒有制約,是有彈性流動的,可以自由發揮展現。
然而,也意味沒有規則可循,沒有地圖可以看,沒有指標,只能聽從內在的聲音,讓直覺成為我們的響導。
體制內,體制外,跳脫體制,要選擇哪一個?沒有好壞對錯,就只是不同的經驗,端看我們想要體驗甚麼樣的經驗。
你想要體驗甚麼樣的經驗呢?
愛與神聖聖祝福❤️
Safina

Comme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