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site-verification=Jer4kfD41cqzqZ8onLOBY2uYaWLdesesBFGGThpKYmM
top of page

關於青春期的孩子

不少的家長抱怨孩子進入了青春期之後,不再聽話乖巧,開始叛逆,甚至態度不佳。覺得孩子為什麼變了,不知道該如何管教孩子,這讓家長深感挫折。


青春期前的孩子,依附在父母的身上,透過父母灌輸的信念,價值觀,規則來探索學習關於這個世界。同時,也透過父母的雙眼來看自己,定義自己。


然而,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自我意識已經開始出現了,他想要知道"真正的我是誰"。


在這之前,所以"關於我"的定義都是來自於身邊的父母師長親友。


如果,他想要知道"真正的我是誰",就必須開始脫離父母的雙翼,質疑挑戰所有來自於父母師長的信念,價值觀,規則。


透過這樣的質疑和挑戰,是孩子在釐清哪些是我自己的,哪些是身邊大人加注在我身上的。


然而,這樣的質疑和挑戰,會被大人說是叛逆,不受教,不聽話,忤逆大人,不孝順。


要知道,孩子必須脫離父母的掌控,才能找到"真正的我是誰",而不是父母心目中理想的樣貌,不是父母定義中的"我"。


所有的叛逆,只是孩子在找尋"真正的我"的過程,是孩子在重新定義"我是誰"。


當我們越想糾正孩子的行為,越壓制孩子,強迫孩子聽話順從,那麼,聽話乖巧的孩子就乖乖順從,代價是: 失去自己。而叛逆的孩子就會越叛逆,來衝撞這個壓制。


然而,如果我們能夠給予孩子空間與時間,允許孩子來衝撞,質疑,挑戰,允許孩子做自己,找尋自己,那麼,當孩子被允許了,不被壓制打壓,那麼,自然不用透過不停地衝撞的方式來找尋自己。


當我們能夠支持孩子走過這個過程,無論孩子呈現甚麼樣的狀態,都不批判,不打壓,不壓迫,那麼,孩子就感受到他是被支持的。當他感受到是被支持的,就能安心地呈現真實的自己,因為,無論真實的自己是甚麼樣的樣貌,都會被接納。


那麼,孩子就無需跟父母師長對抗,自然,就無需叛逆。


在這個過程中,當我們被孩子挑起的情緒,都是在提醒我們要回去療癒青春期被打壓壓制的那個自己,當那個自己被療癒,被接納,允許呈現真實的自己時,我們自然就能夠知道該如何陪伴正值青春期的孩子。


愛與神聖祝福❤️


Safina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胃酸

當我們習慣性將委屈吞忍下來時,這些吞下去的委屈累積在胃裡,久了就形成胃酸過多不適的症狀。 胃酸,含有很多的委屈和辛酸。 而胃食道逆流,是因為身體想把這些吞忍的委屈和辛酸吐出來,而造成的不適。 愛與神聖祝福 ❤️ Safina

 
 
 

Comments


© 2022 by 愛與神聖療癒空間.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