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癮/上癮症
- April Zhang
- 2023年2月6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一般常見的除了酒精,毒品,香菸,咖啡,甜食,購物,性,狂歡等,還有以下不容易被覺察到的成癮:
藥物(安眠藥,止痛藥等任何藥物,包括西藥和中藥,只要是會依賴的藥物都算)
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維他命等補充物 (需要依賴這些補充物才能保持健康)
生病(透過生病來得到關注,或是不用負責某些責任)
手機(社交媒體,線上遊戲等)
特定的食物或飲料(譬如在不舒服或是心情不好的時候特別想要)
工作(花許多時間在工作上,即使放假還是在想工作)
特定對象(特別是迷戀的對象,無法不去想這個人)
上課(特別是不停地上證照課程,累積證照)
靈性課程或是能量產品(必須要上課或是使用產品才能提升)
嗜好興趣如閱讀,音樂,運動等,花過多的時間或金錢在上面
特定的物品(一定要擁有,隨身攜帶,睡覺一定要有等等,沒有就會感到不安或焦慮)
任何我們所依賴的人事物,無論是不被社會接納或是被社會認可,甚至被鼓勵(譬如工作,運動,閱讀,音樂),都是成癮。
任何當我們感到不舒服,焦慮,不安,當下所渴望的人事物,都是成癮。
任何當我們一定要擁有,沒有就渾身不對勁,不安,焦慮的人事物,都是成癮。
那麼為什麼會對某個人事物成癮上癮呢?
🍰麻痺自己
當我們內在有很多的痛苦,悲傷,煩惱,煩躁等情緒,讓我們感到不舒服,也害怕去感受這些情緒。為了不讓這些不舒服的感受浮出,我們會透過某些行為事物來麻痺這些感受,暫時感到舒緩。
然而,這些情緒並沒有消失,只是被壓抑的更深,當它再次浮出時,我們就會再次尋求某個能夠讓我們不用去感受的行為事物來麻痺自己。
就這樣,無止盡的循環,形成了成癮上癮症。
🍰安撫自己
當我們感到失落,難過,低落,孤單時,我們會透過某個讓自己感到舒服的行為事物來安撫自己,很多的食物可能是甜食,食物,飲料,或是某個安撫物品,來讓自己感受到溫暖,被安撫著,讓自己暫時感到舒服。
然而,這些感受並沒有消失,只是暫時被我們壓下去,當它再次浮出時,我們就會再次尋求某個能夠讓我們不用去感受的行為事物來麻痺自己。
就這樣,無止盡的循環,形成了成癮上癮症。
🍰逃避
當我們被困在一段不愉快的關係,工作,或是不順心的人事物中,感到非常的無奈無力,我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也不想去面對,於是,我們會透過某個行為事物來逃避這些我們不想面對的人事物或是生命。
然而,這些讓我們不愉快不順心的人事物並沒有消失,一直存在著,於是,我們就不斷地透過某個成癮的行為來逃避不去面對。
🍰填補內在的空洞/匱乏
當我們從小如果沒有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時,對愛的匱乏,在內在形成了一個空洞。
這個空洞原本需要愛來填滿,如果我們沒有得到愛,也無法愛自己時,我們就會不自主地想要透過某種食物或是飲料來填滿這個空洞。
然而,所有外在的東西都無法代替愛,填滿這個空洞。如同一個無底洞般,我們就必須不停進食,試圖填滿。最後,對食物或是飲料上癮。
無論是對甚麼人事物上癮,無論上癮的原因為何,最終,都是源自於感受不到愛,無法愛自己。
如果我們沒有看到成癮的問題源頭,就強行戒掉成癮物,那麼,很可能會用另一個成癮物來代替原本的成癮。
要療癒成癮上癮問題,就必須看見問題的源頭,療癒自己,陪伴自己從過往的傷痛中走出來。當受傷的自己被療癒後,我們才能夠真正的愛自己。當我們能夠愛自己時,就無需透過成癮上癮來麻痺逃避自己。
愛與神聖祝福❤️
Safina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