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不是我們的敵人。疾病,是我們的老師。
- April Zhang
- 2023年2月14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3年3月7日
西醫,將身體不同的病痛命名,於是,有很多不同的疾病產生。而西醫治療方式,往往只是針對疾病或部位來治療,譬如,頭痛就開止痛藥,咳嗽開止咳藥,胃痛開胃藥,發燒打退燒消炎針。
然而,打針吃藥只是把病症往下壓,並沒有真正找到生病的源頭。於是,每隔一段時間就發作或生命,再吃藥打針,就這樣無止盡的循環。很多的時候,醫生只會告訴我們沒辦法根治,只能吃藥控制,和疾病和平相處。
那是因為,疾病的根源並沒有被看見。暫時吃藥打針似乎舒服了,沒問題,但是,問題根源還是在,於是會再次復發。
當我們生病時,代表我們的內在失衡了,沒有好好傾聽我們的內在,照顧自己的需求,呵護自己的心,所以透過病痛來將我們的專注力拉回來,專注在我們的病痛上,好好地照顧自己。
疾病,只是透過我們的身體在跟我們求救。疾病,也是我們的一部份。
如果,我們生病時,只想抵抗或是消滅病痛,那麼,只會強化這個病症以及不適感。如果,我們以侵入性的方式對待疾病(開刀,打針,吃藥),讓疾病閉嘴,期待它消失。那麼,疾病也許暫時消失,然而,過一陣子又復發,或是引發其他病痛。
疾病,就如同一個在討愛渴望被愛的小孩,透過哭鬧的方式來得到愛。
此時,不是用打罵的方式來喝止小孩,要小孩閉嘴。而是,抱抱孩子,問問他怎麼了?有甚麼需求?需要甚麼樣的協助?
疾病,需要的是我們的陪伴,被允許,被接納。疾病,需要我們的傾聽,聽聽我們內在的需求,悲傷,委屈。疾病,需要我們細心的照顧,照顧我們的身體,照顧我們的生活。疾病,需要我們溫柔的呵護,呵護我們的心,呵護我們的靈魂。
當疾病被聽見,被呵護,被接納,被愛時,就無需透過哭鬧的方式來討愛。此時,疾病自然就轉化成正面的能量。
疾病,只是身體透過病痛來和我們對話,當我們學會和身體對話,照顧自己的需求,不再委屈自己,愛自己時,疾病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愛與神聖祝福❤️
Safina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