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直覺養育.陪伴孩子
- Liz Wang
- 2024年2月26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2024年12月10日
透過直覺養育,陪伴孩子。
養育孩子,最挫折,最困難的部份是,我們擔心自己不是個好父母,擔憂沒有給予孩子最好的,害怕自己的決定會對孩子不好。
我們不知道該如何當個好父母,怎麼做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所以我們會尋求專家,醫生,護士或是長輩的意見。
我們依據專家醫生的建議,來養育孩子,教養孩子。然而,會發現,這樣教養的方式似乎帶來很多的衝突,親子關係的緊繃,拉扯,甚至孩子們的反彈。
這讓我們很疲憊,很挫折,很困惑,不知道該怎麼辦。
也許,我們都不知道該如何當個父母。但是,我們對孩子濃厚的愛,強烈的保護孩子的天性,會激起內在的直覺,而這個直覺,能夠指引著我們如何教養,陪伴孩子。
譬如:
當孩子在哭鬧時,我們會心疼孩子,想要去擁抱孩子,安撫孩子。然而,專家長輩告訴我們,不能一直抱孩子,會寵壞他們,要喝止他們的哭鬧,讓他們知道這是不對的。
於是,我們克制想要擁抱安撫孩子的衝動,聽從專家的建議,狠下心來,不理會孩子,或是喝止孩子。
當下,其實,我們是不舒服的,因為我們必須狠下心來。我們以為這樣做對孩子是好的,然而,我們又會自責覺得自己是否太狠心了。而孩子當下,沒有被安撫,情緒沒有被接住,孩子,也是不舒服的。
當下的連結,斷掉了。
然而,如果我們當下聽從我們的直覺,走過去擁抱孩子,安撫孩子,而孩子當下被擁抱被安撫了,我們和孩子都舒服,都感受到被接納,被愛著。而這個連結,是充滿愛與流動的。
又或者是
小嬰兒肚子餓哭了,但是專家說要定時定量餵奶。我們聽到孩子肚子餓的哭聲很心疼,但是又必須聽專家的話,訓練孩子。於是,我們選擇讓孩子哭,哭累到自己睡著,時間到再餵奶。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內心是很煎熬難熬的,但是又必須狠下心來,內心就充滿了拉扯。同時,小嬰兒的需求沒有被滿足,他學到,他的需求不重要,只能自己安撫自己。
然而,如果,我們當下聽從自己內心的直覺,我們聽到小嬰兒在哭,會走過去,把他抱起來,安撫他,滿足他的需求。
此時,我們會感受到與孩子的連結,流動的,充滿愛意的。而孩子的需求被滿足了,也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
這樣的連結,會讓我們和孩子感到滿足,溫暖,舒服的。
當我們聽從外在的聲音來養育孩子,我們的內在會充滿拉扯與衝突,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會很緊張緊繃,甚至衝突不斷。
如果,我們傾聽內在的直覺,讓直覺指引著我們,會發現,養育孩子是輕鬆的,流動的,自在的,舒服的。
透過直覺來陪伴孩子,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連結,會是深刻的,充滿愛,穩定,溫暖的。
當我們與孩子的連結是流動的,溫暖的,那麼,這份連結,能夠滋養著彼此,支持著彼此。
這份連結,會一直都在,流動著。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