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開始拆除框架,打破制約,才能跳脫這些規範。唯有如此,才能把自己找回來,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 April Zhang
- 2023年2月15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從小,我們就被要求要聽從父母師長的話,不可忤逆或是頂嘴。我們被教導要服從,遵從規定,如果質疑或是頂嘴,可能會遭來一頓打罵。在權威高壓控制下,我們只能放棄自我性,不再思考,為遵守而遵守,為服從而服從,卻不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們被逼迫盲從,放棄自我性,讓父母,師長,社會不停的灌輸所謂對我們"最好"的觀念,價值觀,教條,規定。從宗教,政治,思想,穿著,飲食,學習,社交,工作,婚姻,教養,無一不是大人強制輸入我們的腦袋裡。
而這些輸入的觀念,教條在我們的腦袋裡不時重複地播放著,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該做甚麼,不該做什麼。於是,生命中有很多的"應該"以及"不應該"來規範我們,限制我們。
"要讀好書,才能考上好大學,出來才能找到好工作"
"興趣不能當飯吃,找個穩定的工作比較重要"
"要買車買房才是人生勝利組"
"人就是要結婚生子"
"不行善就不會有福報"
"做壞事就會下地獄"
例子可以舉上好幾千個也舉不完。
這些規定教條把我們限制住,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要做對,不可犯錯。我們被這些信念教條給制約住,無法伸展自己,無法做自己,只能活出"社會認可"的人生,當"社會認可"的"好人"。這讓我們備感壓力,很害怕犯錯,害怕跟別人不一樣會被責備指責。
這樣的人生,讓我們深感無力,沒有意義,失去熱情,不知道活著是為了甚麼。因為,我們都活在"社會認可"的人生中,"大眾認同"的生命裡。於是,我們把生命的不順遂都怪罪大環境,不快樂怪罪於身邊的人,來讓自己比較好過。然而,怪罪外在卻讓我們更無力。
我們的盲從,造就了我們不快樂的人生。
要跳脫出這樣的人生,就必須開始質疑生命中所有的一切。開始質疑這些教條的真實性,質疑這些信念的來源,質疑這些規定的必要性,質疑自己的人生。
問問自己,我的宗教信仰真的是我自己的選擇嗎?還是父母強加在我身上的?為什麼要拜拜?為什麼要禱告?如果我不吃素會怎麼樣?如果我不捐錢會怎麼樣?信仰這個宗教讓我感到安心還是害怕?如果我不再遵守這些教條會怎麼樣?
問問自己,一定要結婚嗎?一定要生子嗎?我是為了自己結婚還是因為年齡到了就要結婚,又或者是大家都這麼做,或是長輩的壓力?自己真的想結婚嗎?我是真的想生小孩還是長輩給的壓力,還是要生男生給交代?如果我不結婚會怎麼樣?不生小孩會怎麼樣?如果我不生兒子會怎麼樣?
問問自己,我喜歡我的工作嗎?我選這份工作是因為我的熱情所在還是為了薪水或是為了穩定性?還是因為大公司或是職稱好聽?還是為了讓父母開心有面子?還是只是為了證明自己?如果我不做這份工作會怎麼樣?如果捨去外在條件,我會選甚麼樣的工作?我的熱情是甚麼?
開始質疑每個教條規定,問問自己,為什麼我要這麼做?為什麼非得這麼做?做這件事情的意義是甚麼?是我自己真正想做還是只是大家都這麼做所以去做?我做這件事情是為了我自己還是為了取悅別人?做這件事情會讓我感到開心嗎?還是因為害怕不被認同而去做的嗎?如果我不這麼做會怎麼樣?如果我的聽從我的心又會怎麼樣呢?
開始質疑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的動機,會發現我們生命所做大部分的事情都只是為了符合社會的期望,為了迎合別人,為了融入,只因為我們害怕跟別人不一樣。
試想,如果我們的生命中沒有這些制約,規定,教條,沒有人來告訴我們怎麼樣過生活,沒有人來左右我們的人生,那,會是怎麼樣的一個生命?
想要活出不一樣的人生,開始質疑這些教條規範的必要性,如果讓自己感到壓力,綁手綁腳,沒有自由,那麼,這些教條規範就不再適用於我們。那就捨棄這些制約吧。
當我們開始拆除框架,打破制約,才能跳脫這些規範。唯有如此,才能把自己找回來,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教條的存在,就是為了要被打破。勇敢的站出來,勇敢地打破教條框架,勇敢地說不,勇敢地做自己,勇敢地為自己而活。
愛與神聖祝福❤️
Safina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