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site-verification=Jer4kfD41cqzqZ8onLOBY2uYaWLdesesBFGGThpKYmM
top of page

我們要做的,不是一直刻意地做好事,心存善念,說好話,對別人好。我們只是要看見這些遮蔽我們本質的行為,一一的清理,療癒,釋放。

一直以來,我們都被教導要"做善事","心存善念","說好話","不能做壞事","不能批評別人","愛別人",要慈悲","要感恩","要當好人","不可以說謊話"等等。無論是報章雜誌,宗教,學校,身心靈團體都一直在提醒我們。


然而,這些地提醒都是建立於:


我們本質不是好人,所以要被提醒當好人。


我們沒有心存善念,所以要被提醒心存善念。


我們會做壞事,所以要被提醒不能做壞事。


我們不愛別人,所以要被提醒愛別人。


有沒有注意到,這些的教導提醒都是在假設"人性本惡"的狀態,所以要一直提醒不可以做壞事,要做善事,所以要"修行: 修正行為"。


但是,如果是"人性本善"呢?那麼,這些提醒是否就是多此一舉,沒有必要。如同我們看到下雨會自動帶傘,無須任何提醒,我們餓了自然會吃東西,無須任何人提醒要進食。


看看小嬰兒,一出生,如同一張白紙般純潔真實。嬰兒的行為是最真實的,想笑就笑,想哭就哭,餓了就吃,累了就睡。嬰兒一出生就帶著純然的愛,她就是愛的本身。


小嬰兒天真地看著身邊的人,露出最自然的微笑,他喜歡著每個人,他是敞開的,他給予的愛是很自然的。他是"心存善念"的,他並沒有想要做壞事,或是批評別人,或是傷害別人,因為他的本質並沒有這些東西。所以我們根本無需提醒嬰兒要做善事,心存善念,要當好人,愛別人,嬰兒本然就是如此的生活著。


然而,當孩子漸漸長大了,他看見身邊的大人互相勾心鬥角,批評,說謊,傷害別人,表裡不一,孩子會以為大人的世界本該如此,以為這才是生存的機制,於是有樣學樣。而這些學到的東西就遮蔽了他的本質。


於是,社會,學校,宗教,心靈團體才有這樣的教導與提醒。然而,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本身的負面行為,只是一昧的壓制它,打壓它,批判它,那麼,所有的"善念","善行"都只是刻意的,透過這些刻意的"善念""善行"來包裝我們的黑暗面。


要知道,這些負面行為和黑暗面,只是我們後天學習到的,大人的灌輸,模仿大人的行為。有的時候,我們以為要如此才能在社會上生存,才有競爭力。又或者是,我們因為曾經被傷害過,為了要保護自己而做出來的行為。


沒有人的內心會想要傷害別人,做壞事,而是,受傷的心讓我們不自主地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情。


所有的負面行為都是在討愛。


每個負面行為的背後都有個受傷的孩子,都需要被看見,擁抱,接納,療癒。當那個受傷的孩子被療癒,感受到愛時,就無須透過負面的行為來保護自己。


我們要做的,不是一直刻意地做好事,心存善念,說好話,對別人好。而是,看見,這些都是我們的本質,我們的本質就是善,就是愛,就是慈悲。我們只是要看見這些遮蔽我們本質的行為,一一的清理,療癒,釋放。


就如同手機原廠沒有很多的設定下載,我們只是要把這些下載設定清除掉,回歸到最原本的狀態。我們只需要回歸到嬰兒時期最天真純潔的狀態。


活出那個嬰兒的本質,那麼,我們就是善,我們就是愛,我們就是慈悲。一切,都自然而然的發生。


愛與神聖祝福❤️


Safina



相關文章

查看全部
專注在自己身上

當我們專注於外在時,能量是分散的, 很容易被外在的人事物給牽引,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當我們專注在自己身上時,能量是集中的, 我們就能夠清楚的聽見內在聲音,指引著我們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Safina~

 
 
 
自悟

心,是通往"悟"的道路,我們無法略過心而"悟"。 要"悟"就必須放下外在這些教導,往內走,傾聽內在的聲音。 讓內在的聲音指引著我們,走入靈魂深處,看見我們的內在大師,這就是"自悟"。 ~Safina ~

 
 
 

Yorumlar


© 2022 by 愛與神聖療癒空間.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