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site-verification=Jer4kfD41cqzqZ8onLOBY2uYaWLdesesBFGGThpKYmM
top of page

在海洋生物館中的啟發

  • 作家相片: Liz Wang
    Liz Wang
  • 2024年5月25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在拜訪海洋生物館時,我注意到一個大的圓形柱水族箱裡,有一大群很漂亮的黃色小魚。



這一大群美麗的黃色小魚,不斷地繞著圓形水族箱游著。所有的魚都是同樣的速度朝同一個方向繞圈圈,每隻魚也都在同一個高度游著。不會有魚往上往下或是不同方向游著。


就這樣,如同被催眠般,同一個方向,同一個高度,不斷繞圈圈游著。


我和老公看得很入迷,心想,他們甚麼時候才會停止這樣的動作,甚麼時候才會累,要繞到甚麼時候?


我跟老公說,我們來找找裡面是否有"黑羊",意旨特立獨行,不合群。


我們抬頭往上看,突然發現大部分的魚都是在中間和下方群體游著。然而,在上方的魚就不多,而且在上方的魚都是想游甚麼方向,甚麼高度,自在的游在,完全不受中間和下方的魚群影響。


我們在看著水族箱的底部,發現在底部的魚都游得比較慢,似乎無法跟上,有幾隻看起來已經快撐不下去,可能活不久,有幾隻看起來是有狀況的魚。


隨著高度不同,往下魚口密度越高,往上魚口密度越低。



水族箱裡的魚兒很像社會集體意識的縮影。



大部份的人們,都在中間到下面,隨著群眾往前走,也不知道要往哪裡去,要做甚麼,只知道追隨著群眾是安全的,被接納的,也不用想太多或思考太多,反正跟隨著前面的人們走就沒錯。



如果想要慢下來,停止,可能就會被淘汰,所以必須不斷地往前跑。



如果想要往改變方向,高度或速度,可能就會被排擠。


就這樣,不斷的繞圈圈循環,日復一日,重複同樣的動作,做同樣的事情。這樣的生活,被群體催趕著,無法停下來,似乎也無法跳脫這樣的模式,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趕,只能繼續無奈地往前走。


這是集體意識下大多數人們的生活寫照。


那在嘴底層的緩慢或撐不下去的魚兒們,就如同在社會底層弱勢,無法適應社會集體意識的人們,只能在底層求生存。


而在上層的魚兒們,照自己的速度,依自己想要的方式自在的游著。就如同跳脫集體意識框架和制約的人們,有更寬廣的空間,更多的選擇性,來選擇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受集體意識的限制,能夠依自己的喜好,熱情,生活方式自在地活著。


在這層意識活著的人們,沒有淘汰,沒有排擠,沒有競爭,沒有鬥爭,因為,每個人都是在為自己而活,都是在以自己喜愛的生活方式活著。


每條魚都以自己想要的方式,方向,高度,速度游著,卻不會撞在一起。就如同人們,依自己渴望的生活方式活著,互相分享,交流,有時會擦出火花。


每個人都以自己獨特方式活著,這樣的方式是流動的,和諧的,自在的。


魚兒們給我帶來的啟發。



更多的文章,歡迎瀏覽網站:



愛與神聖祝福

Safina



預約個案療癒前,請先閱讀:(每個月月中會開放預約)




Comments


© 2022 by 愛與神聖療癒空間. Powered and secured by Wix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