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為"好人",只是在否定我們內在的黑暗面。漠視內在的黑暗面,壓制他們,只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拉扯,衝突,以及憤怒。
- April Zhang
- 2023年2月13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許多的宗教以及靈性教導,都在勸人要向善,做好事,要慈悲,犧牲,奉獻,當一個好人。
"好人"總是被讚揚著,於是,我們努力的當一個"好人",努力做好事,努力向善,努力對別人好。
然而,成為這樣的好人,往往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內在衝突。譬如,也許,我們的經濟狀況不允許,但是在當好人的包袱下,我們還是捐款了,造成生活短缺,辛苦。
也或許,我們一直告訴自己要當好人,要為別人著想,為別人付出,但是,當別人不感激或是視為所以當然時,我們感到被利用而憤怒不已。
大部分的時候,我們在向善或是做好事的動機來自於必須要當好人,或是這樣做才是對的,不可以自私,或是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同肯定。然而,內心未必真正想要這麼做,只是因為受到這些制約的驅使而去做。此時,我們違背了內心真正的感受,於是,內在衝突拉扯就產生。
事實上,每個人內在都是善,慈悲,有愛的,只是因為種種的傷害以及創傷,被恐懼,憤怒,忌妒,害怕,怨恨給遮蔽了。於是,我們內心深處覺得我們是"不好"的,所以需要努力成為一個"好人"。
努力成為"好人",只是在否定我們內在的黑暗面。否定他們的存在,並不會讓他們消失,反而會強化這些黑暗面,於是,我們更需要透過外在更多的向善,當好人來壓制這些黑暗面的浮出,讓我們看起來是個大好人。
漠視內在的黑暗面,壓制他們,只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拉扯,衝突,以及憤怒。會發現,很多虔誠宗教者或是靈性修行者,外在看起來平靜,做善事,對人很好,但是,內心卻有很多埋怨以及憤怒,回到家,很容易就被家人挑起憤怒的情緒。
努力的成為"好人"不會讓我們成為真正的"好人"。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好人,我們本來就有這些特質,愛,慈悲,寬容,善良等等,只是被內在的黑暗面給遮蔽而已。
而這些黑暗面的存在,源自於過去的傷害,為了讓自己不再受傷害,透過這些黑暗面來防衛自己。
我們要做的,不是努力當"好人",而是,往內走,看見內在的黑暗面,認出,每個黑暗面都是一個受傷的孩子,接納,療癒,擁抱每個受傷的孩子。當每個自己被療癒了,那麼,這些黑暗面自然就轉化成愛,慈悲,寬容,善良。
當這些黑暗面轉化了,那個善良,純真,慈悲的自己就出現,那個自己,就是愛的化身。每個人的本質都是愛,我們要做的僅是把遮蔽所以不是我們本質的部分撥開,讓愛,流露出來。此時,我們自然就會想要跟身邊人分享這份愛,而這份愛,會滿溢出來,流經每個人,傳遞出去。
無須努力的成為"好人",而是,看見我們真正的本質,活出那個本質。此時,我們只需要存在,因為我們的存在,善,愛,與慈悲自然就會綻放。
愛與神聖祝福❤️
Safina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