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療癒,是為了撫平過往的傷痛,讓這些夢魘不再折磨我們,不再受苦。
將所有遮蔽真實自己的外衣,一層一層褪去。
看見自己,找回自己,將自己一片一片拾回,不再破碎,成為完整的自己。
~愛與神聖療癒空間~
所有文章


無框架,無邊際的世界
從小到大,我們不斷地被訓練去"適應",適應學校,適應社會,適應團體,適應職場,適應關係....。 所謂的適應,就是不斷地消磨個人特質,去除個體化,修正不被接納的部份,才能將自己套入被設定的框框裡。 而這個框框,也就是大家所認可,認同,被接納的樣貌。...


當我們越在乎別人眼光時,就會活在別人眼光中
社會,有許多的框架與制約,讓我們感到綁手綁腳,無法以最舒服的方式來過生活。 一階課程裡,一位學員提問: 學員:我每次都覺得我小孩穿得很邋遢,這樣很不好。 我:為什麼不好? 學員:這樣不禮貌。 我:為什麼穿得邋遢不禮貌?是為了自己舒適而穿,而是為了別人而穿衣服?...


讀好書,不是人生唯一的選項。
我們往往被集體意識的信念給框住,以為應該要這麼做,也只能這麼做。以致於,我們看不到更多的可能性。 在一階課程裡,一位學員提出問題: 學員:我一直很擔心孩子會走偏。 我:怎麼樣是「走偏」? 學員:譬如書讀不好。 我:為什麼一定要「讀好書」? 學員:讀書是學生的責任。...
唯有選擇自己,做回真實的自己,才能真正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努力活出父母的期望,會產生內在的拉扯,讓我們痛苦不已。 如果我們選擇活出父母的期望,勢必就必須放棄自己。如果我們選擇活出自己,就必須讓父母失望。 唯有選擇自己,做回真實的自己,才能真正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Safina ~


該怎麼把自己找回來
我們剛出生時,是處於覺醒的狀態。我們很清楚自己的感受,喜歡甚麼,不喜歡甚麼,甚麼會讓我們開心,甚麼會讓我們不舒服。 看看小嬰兒,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睡覺就睡覺。他是全然的在表達自己的感受,活在當下每一刻。 然而,父母師長社會開始灌輸我們價值觀,許多應該不應該,可以不可以,...


因為恐懼而修行,不會讓恐懼減少,打破框架,開始傾聽內在聲音,讓內在聲音在人生道路上指引
一位個案,因為活得很苦,而走入道場修行,然而,最近她開始莫名的抗拒修行,也對身心靈的書籍教導感到排斥。 她不知道為什麼活著,整個人沒有動力,很迷茫,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她很想要做出改變,但是又很害怕。對自己沒有信心,總是會批評指責自己,覺得自己很糟糕不夠好。...


一輩子背負著媽媽的期望,替媽媽圓夢,活出媽媽想要的人生...
一位個案,常常在路上或是地鐵上,被陌生男子觸碰身體襲胸,特別是她穿得比較漂亮時,讓她很困擾,很想穿漂亮衣服,又害怕穿漂亮衣服會惹來麻煩。 她曾經為了這件事情到宮廟裡問事,得到的答案是因為她內在有"淫亂"所以才會招蜂引蝶。這讓她很恐懼害怕,也不斷的自責指責自己。...


當我們與人們互動時,能量會互相交流,相互共振。
當我們與人們互動時,能量會互相交流,相互共振。如果關係是和諧舒服的,那麼,能量會是流動順暢的。如果關係是不平衡的,那麼,能量會糾結,卡住,無法順暢流動。 在我們生命中停留越久的人們,和我們的能量交流更加的緊密,特別是家人,好友,伴侶等。...
等待,陪伴,不催促,允許孩子活出本然的樣貌。
不過早將孩子推出去面對外在的世界,而是允許孩子在自己的世界裡探索玩耍,照自己的步調成長。 等待,陪伴,不催促,允許孩子活出本然的樣貌。 當孩子準備好了踏出去,他是有力量的去探索這個世界,而不是害怕恐懼的去面對這個世界。 ~Safina ~
憤怒,不是我們的敵人。
憤怒的背後,低喃著無數的傷痛與受苦,低泣著委屈與悲傷。 憤怒,不是我們的敵人。 憤怒,只是在表達內在的傷。 ~Safina ~


喉嚨發炎
喉嚨,是表達的工具。當我們無法如實表達自己的感受,或是把話都吞回去時,這些尚未被表達的話語會卡在喉嚨,引發喉嚨的不適感與疾病。 一位個案,先前健康檢查,發現甲狀腺有結節,這讓她很擔心。她發現,她慣性把很多話語都吞進去,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因為,害怕別人會生氣,不喜歡她。...
滿足自己,照顧自己,表達自己,不是自私。
滿足自己的需求不是自私,照顧自己的感受不是自私,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是自私。 這些是照顧自己,愛自己最基本的方式。 無需要為自己著想而感到抱歉。 我們必須要先能夠照顧自己,愛自己,才能真正去愛別人。 ~Safina~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