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療癒,是為了撫平過往的傷痛,讓這些夢魘不再折磨我們,不再受苦。
將所有遮蔽真實自己的外衣,一層一層褪去。
看見自己,找回自己,將自己一片一片拾回,不再破碎,成為完整的自己。
~愛與神聖療癒空間~
所有文章


當我們與人們互動時,能量會互相交流,相互共振。
當我們與人們互動時,能量會互相交流,相互共振。如果關係是和諧舒服的,那麼,能量會是流動順暢的。如果關係是不平衡的,那麼,能量會糾結,卡住,無法順暢流動。 在我們生命中停留越久的人們,和我們的能量交流更加的緊密,特別是家人,好友,伴侶等。...
等待,陪伴,不催促,允許孩子活出本然的樣貌。
不過早將孩子推出去面對外在的世界,而是允許孩子在自己的世界裡探索玩耍,照自己的步調成長。 等待,陪伴,不催促,允許孩子活出本然的樣貌。 當孩子準備好了踏出去,他是有力量的去探索這個世界,而不是害怕恐懼的去面對這個世界。 ~Safina ~
虛假的關係
不要為了要維持一段關係,而犧牲掉真實的自己。如果人們因為我們做回真實的自己而離開我們,代表這段關係建立在虛假的表面。 當我們活出真實的自己,自然會吸引真實的人們來到我們生命中,與我們一起共振。 ~Safina ~


關於自戀型人格(三): 與自戀型人格相處
自戀型人格的人們會出現在各種關係裡,如果我們的關係裡有自戀型的人,那麼,我們會不自覺地放棄自己,來配合對方,委曲求全來討好對方。 不斷地配合,容忍,討好,只會換來對方的壓榨,利用,剝削,欺負。 如果我們不順對方的意,或是沒有滿足對方,或是對方不順心,反而會被怪罪,錯的永遠是...


關於自戀型人格(二): 特徵
我們如何在關係中指認出有自戀型人格的人們呢?以下列出一些特徵協助大家指認。 😎 以自己為中心,言語中常常會用"我"開頭。特別是,我要我要我要....總是要求別人滿足他的需求。 😎 自己的想法認知是正確的,別人的想法與自己有牴觸時,別人是錯的。 😎...
心軟,不會得到尊重
很多時候,人們會利用我們的心軟,對我們予取予求,壓榨,索取。 屢次的心軟,只是在縱容人們不斷的用錯誤的方式對待我們。 心軟,不會得到尊重,只會得到人們的糟蹋。 ~Safina ~


關於自戀型人格(一)
擁有自戀型人格的人們,會把自己放在中心點,認為所有的人都繞著他轉,為他而活。他會渴求人們的關注與關愛,甚至會膨脹自己來得到關注。 這類人格的人們,一切的焦點都放在"我"身上,對別人沒有同理心,只在乎自己的需求與感受,會期望人們來滿足自己的需求,照顧自己的心情與感受。...
手足失和
很多時候 手足失和 源自於父母長輩的偏心與不公平的對待 ~Safina ~
不要在一段關係中,犧牲自己,失去自己。
如果,在一段感情中,我們必須要做許多的妥協與退讓,那麼,踏入婚姻中,勢必要做出更多的妥協與退讓。 不要在一段關係中,犧牲自己,失去自己。 ~Safina ~


「我上輩子欠他的,這輩子要來還債。」真正能夠改變這段關係,終止輪迴的,只有我們自己。
我有不少個案是遭受家暴的婦女,都曾經求助於宗教,宗教人士都跟他們說,他們上輩子欠對方的,所以這輩子是來還債。 宗教人士都會勸導他們,要忍耐,以和為貴,當作修行,這輩子還完了,下輩子就不會再糾纏。 於是,這些受到家暴的個案一方面不斷的唸經,拜佛,做法會,另一方面在婚姻中不斷的...
不平衡的關係
不平衡的關係,只會讓我們感到內耗,疲憊無奈。 真正平衡的關係,會讓我們感到舒服自在,能夠安心的表達自己,做自己。 ~Safina ~


小孩不尊重長輩,對長輩不禮貌怎麼辦?
不少的父母常常會抱怨,孩子不尊重長輩,對長輩不禮貌,讓他們很困擾,不知道該如何教孩子,讓孩子在長輩面前得到稱讚,討長輩的喜愛。 我們可以從不同層面來看這件事情: 首先,長輩是否有尊重孩子?是否會以上對下的方式來壓制孩子?是否會對孩子情緒勒索?是否一昧地要求孩子聽話照做?...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