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療癒,是為了撫平過往的傷痛,讓這些夢魘不再折磨我們,不再受苦。
將所有遮蔽真實自己的外衣,一層一層褪去。
看見自己,找回自己,將自己一片一片拾回,不再破碎,成為完整的自己。
~愛與神聖療癒空間~
所有文章


孩子只是在呈現父母內在小孩的狀態,重複父母的模式,承接父母的創傷議題。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的問題。父母療癒了,孩子自然就療癒了。
一位個案的女兒高中生,因為恐慌憂鬱症拒學,待在家裡,也在服用憂鬱症的藥。之前我有跟她說,女兒要好起來,她(媽媽)自己來療癒,因為,孩子只是在活出父母的內在小孩。她穩了,孩子就穩了。 上個月她來的時候,女兒狀況很糟,每天都躺在床上睡覺,甚麼事都不起勁,很憂鬱痛苦。那時,女兒每...


生命中的每段關係,都是很珍貴的課程
每個來到生命中的人都是我們的老師 利用我們的人教會我們學會拒絕 壓榨我們的人教會我們畫界限 打壓我們的人教會我們學會勇敢 欺負我們的人教會我們為自己站出來 恐嚇我們的人教會我們無懼 踐踏我們的人教會我們學會尊重自己 貶低我們的人教會我們看重自己 批評我們的人教會我們相信自己...


當我們從父母(權威)身上得不到關注,呵護以及無條件的愛時,我們就會往外在權威代表(老師,師父,大師等)尋求愛與關注
我們出生時,原生家庭就是我們的第一個世界。我們與原生家庭的互動模式,深深影響著我們與外界的互動。 父母,更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最先接觸的人,與父母的關係深深影響著我們的人際關係。 當我們從父母(權威)身上得不到關注,呵護以及無條件的愛時,我們就會往外在權威代表(老師,師父,大...


"媽媽,可不可以抱抱我?"
無論我們活到幾歲,內心深處那個小孩,還是深深的渴望著母親的擁抱,母親的愛。 如果,小的時候,我們沒有真正被母親好好地擁抱過,沒有被溫柔地呵護著,沒有被無條件的愛過,那麼,對母愛的渴望驅使著我們不自覺的投射出去,我們會在不同關係裡面尋找母親的替代人物(主管,伴侶,老師,師父,...


如果,我們想要擁有一段真實的關係,我們就必須意識到自己在編織夢幻情人。
在感情中,我們往往會編織出心目中理想情人的樣貌。於是,我們會將這個樣貌套在對方身上,期盼對方活出心目中理想情人的樣貌。 我們會不自覺地想要雕塑對方,譬如希望對方送禮物給我們,或是不時傳訊息,說些甜蜜的話語等等。將對方雕塑成我們心目中理想情人的樣貌。...


關於爭執
爭執,源自於我們想捍衛自己的觀點,想要說服別人我們是對的。 但是,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在每個人的認知裡,他的觀點都是對的。我們的認知,取決於過去的經驗。 譬如,有些人小時候在黑暗中被貓發亮的眼睛嚇到,於是,他會認為貓是邪惡的,會帶來壞運。但是,對於愛貓人士來說,他會覺得...


人與人之間的共振。
每個來到我們生命中的人,都在反射我們內在某部分的自己。我們在別人身上看見自己,同樣的,別人也在我們身上看見他們自己。 就這樣,人與人之間不停的共振著。 我很喜歡實體課程,因為實體課程裡學員之間的共振力量是如此龐大,同時,也是如此的美麗。...


為什麼我們說的話別人聽不進去?為什麼說了也沒用?為什麼講了話沒有人要聽?
我們常常因為"講了也沒用","講了別人也聽不進去","說了也沒有人要聽"深感挫折,於是算了,不說了,把話都吞回去了。 然而,持續地吞忍,忍耐,只會讓我們更挫折,更無奈,更無力。同時,也允許別人持續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我們。 為什麼我們說的話別人聽不進去?為什麼說了也沒用?為什麼...


胎教
懷孕,是個神聖喜悅的旅程。 在懷孕的過程中,專家提醒我們要開始胎教,放古典音樂,唸故事書給肚裡的胎兒聽,來刺激胎兒的發展。 然而,真正的胎教不再於外在形式,而是,來自於母親的內在。 一個胎兒,在母親的子宮裡就已經開始承接母親的能量,情緒,業力等。胎兒,就如同海綿般,吸收母親...


養育孩子是最困難的修行。
孩子,時時刻刻活出父母的內在狀態。 當我們看不慣孩子的某些行為或個性時,事實上,是我們壓抑著我們內在小孩的這些行為與個性。我們批評責備著內在小孩,於是,將之投射在孩子身上。而孩子會將我們壓抑的部分呈現出來。 譬如,我們不允許自己不乖,不允許自己叛逆,於是,我們的孩子就會用誇...


事情過了這麼久,為什麼我還是放不下?明明很討厭這個人,為什麼一直想起這個人?我以為我好了,為什麼想到這件事情還是會難過?為什麼一直過不去?為什麼關係一直解不開?
人與人相處時,雙方的能量會交織共振著,互相影響著對方。如果,關係是和諧,快樂,溫暖的,那麼,能量是處在流動的狀態,會讓我們感到舒適,安心,喜悅。這段關係的連結是正面的,流動的,輕鬆的。 反之,如果兩人的關係是充滿憤怒,忌妒,傷害,委屈或是怨恨,那麼,這些負面的情緒交織糾纏,...


不要要求孩子活在你的世界裡,而是,走入他的世界中
三年前,我在個人臉書上寫的一篇文章,再次閱讀,感觸還是很深,和大家分享。 "不要要求孩子活在你的世界裡 而是 走入他的世界中" 看到這段話時,心裡有很多的感觸。過去,我大部份的時間都在教成人英文。但是,這兩三年,也許是緣分的關係,讓我有機會陪伴不少青少年。...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