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療癒,是為了撫平過往的傷痛,讓這些夢魘不再折磨我們,不再受苦。
將所有遮蔽真實自己的外衣,一層一層褪去。
看見自己,找回自己,將自己一片一片拾回,不再破碎,成為完整的自己。
~愛與神聖療癒空間~
所有文章


開懷大笑
我們都忘記怎麼開懷大笑。 從小,我們就被要求要面帶微笑,要有禮貌。即使不開心,遇到人們還是要有笑容。即使很不舒服,還是要笑笑帶過。 因為,我們必須給人留下很好的印象。 因為,這樣才會被喜歡。 因為,必須要保持正面。 因為,負面情緒不被允許。...
感到低落時沒有關係的
我們可以不用一直很快樂,積極或是保持正面。我們可以悲傷,難過,生氣,負面。 這些情緒都是我們的一部份,都是被允許的。 感到低落時沒有關係的,我們可以跟這些情緒在一起,陪伴自己走過這些情緒。 ~Safina ~


推薦靈性相關的新書-正念解憂的佛貓
早期,我曾經接受幾次出版社的邀約,推薦靈性相關的新書。後來,我都婉拒這些邀約,因為比起靈性書籍,我更喜歡閱讀貼近生命的故事。 最近接到一次邀約,書名是"正念解憂的佛貓",身為貓奴的我,看到有貓眼睛就亮了起來。大概瀏覽了一下大意簡介,我決定接受這次的邀約。...


憂鬱症,不是絕路,不是個汙名,它是份禮物
憂鬱症,不是絕路,不是個汙名,它是份禮物。 當我們罹患憂鬱症,人生跌到谷底,那是因為,靈魂,在提醒我們,我們必須開始為自己做些甚麼。 🌹 不再壓抑情緒 當我們將情緒壓抑住了,這些情緒是沉重的能量,累積在我們的身體裡面,把我們往下拉,讓我們感到很無力,沒有動力,沒有生命力。...


媽媽的情緒,也需要被接住
別忘了,媽媽的情緒也需要被接住。 不少的媽媽,同時兼具了職業婦女的身份。白天在工作上所承受的壓力,回家又要照顧小孩,煮飯做家事,應付孩子學業與老師溝通,甚至可能還得服恃公婆,許多的事務加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壓力。 如果在工作上被欺壓,或是在婆家受到委屈,甚至跟先生吵架,無這...


關於安全感
為什麼沒有安全感?即時我有愛我的人,為什麼我還是沒有安全感? 安全感的建立,始於童年。家,也是安全感的來源。 當我們出生一個充滿爭吵、衝突、暴力或是冷漠的環境中,隨時處在不安的狀態下,這會讓我們感到極度的害怕不安。 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父母無法給我們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甚至否定...
憤怒,不是我們的敵人。
憤怒的背後,低喃著無數的傷痛與受苦,低泣著委屈與悲傷。 憤怒,不是我們的敵人。 憤怒,只是在表達內在的傷。 ~Safina ~
焦慮
焦慮,源自於在乎別人的眼光,想要活出人們的期望,與內在真正的渴望產生衝突。 內在的拉扯,引發了焦慮。 當我們不再活出人們的期望,而是遵循內在真正的渴望,活出真實的自己時,就不會產生內在拉扯衝突。 焦慮,自然就不存在。 ~Safina ~


表達憤怒
從小我們就被教導不可以生氣,不可以耍脾氣。如果我們生氣,表達憤怒,就被批評沒有修養。脾氣好,面帶微笑,忍耐,以和為貴,退讓卻被當成美德來稱讚。 然而,忍耐,不計較,吞忍,委屈自己,壓抑內在的憤怒,當個"好人" 卻是在傷害自己。吞忍,忍耐,委屈久了,內在會有很多的不滿,不滿久...


關於眼淚
眼淚,是情感表達的一個方式。當我們感受到悲傷,難過,心痛,哀傷,感動,喜悅,幸福等情感時,內在深處往往會湧出一股能量,讓我們不自覺地想流淚。 然而,這個社會卻將哭泣視為是軟弱的行為,流淚是不好的。所以,當我們想哭時,往往被喝止,阻止,或是被打斷。...


因為感受不到,才會討愛
"不要把內在小孩養成巨嬰",身心靈不少的教導會這麼說。 當一個孩子會不斷地鬧脾氣,討愛,索求,那是因為他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感受沒有被理解,得不到無條件的愛。 對愛的匱乏,會讓一個孩子非常沒有安全感,於是,會透過各種方式來討愛,得到關注。...
當內在不舒服的感受升起...
當內在有不舒服的感受升起,不去壓抑它,漠視它,或是告訴自己要轉念,不要想太多。 問問自己,怎麼了,為什麼有不舒服的感受,有什麼委屈在? 這些感受,往往是內在的提醒,告訴我們該如何善待自己。 Safina
bottom of page